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想教育好孩子?先掌握这些教子规律!

来源:麻麻学苑     时间:2016-05-05 16:39:23


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人的成长规律,并按规律来培养教育孩子,那么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人才。

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告诉我们,孩子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什么样子。但是,脑科学、生理学、心理学、特别是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,基本能够给我们描绘出生命之初的图景。这使我们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,有了科学的依据。

我们能够系统地学习人性的知识,就知道孩子该怎么教育。如果你不懂得人性,把孩子当小动物来养,或者当机器来养护,麻烦就太大了。

我想围绕这个问题,来清楚论述:

孩子不会说时就已经能听、看和感觉了胎教研究的进展,已告诉我们这一点。只要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,他的眼神就能告诉你,他对于胎教音乐的记忆。3岁以前,孩子的语言感觉是发达的。这时你可以抓住机会培植他的语言感觉。

孩子的“冒话现象”是最有说服力的了。其实,孩子身上的一切都是输入的。人的语言的承袭足以说明这一点。所以,有时我们的家长这样说孩子:“我的孩子,哪都好,就是不愿学习。”这时,你的善意的言词在孩子身上输入了一个“不爱学习”的信号,这个信息起着绝对的暗示作用。

所以,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人的“神性”。

人必须是在人的环境里才能成长为人。动物在人的精心培养下还是动物,人在动物的培养下就成了动物。狼孩、猿孩、猪孩,我们都听说过。可是真正地把动物驯化成人,你听说过吗?

面对陌生世界,没有技能,没有自信,一切都得学习,对于孩子来说,这个世界就如一个绝对黑暗的屋子。这个屋子里有钉子,有碎玻璃片,你不能去动这些,否则就得受伤。在这个黑屋子里,惟一的光明是爸爸妈妈的爱,是这爱让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。孩子向父母学习,学习所有的东西,他们培植了自我观念,自信和责任感。在人的能力中,只有学习的本能不是学习来的。

一个9岁的女孩可以把一件事说得滴水不露,而且神经系统超级敏感。于是,老师在前面上课,别的同学知道她的这个特点,就故意把东西朝她扔,她本能地就跳起来。可被老师看见了。家长、老师形成一个强大的势力,训斥,打击。其实,孩子的心里一定在想:“我是不正常的。”这样,越敏感的孩子越容易受伤,就象越锋利的刀锋越容易卷刃一样。精神病和天才就是一步之遥。

孩子在这样的世界里,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。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有选择性地处理事情。其实,往往我们是在情感系统装上东西,要在理性层面上处理。结果,效果和作用是恰恰相反。

一个蔫头耷拉脑的人,肯定受过严格的要求,是被别人看着缺点长大的。说话时你都不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,注定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。这样的道理,来自于孩子学习的本能。

人是一个有机体,按“逃避痛苦,追求快乐”的模式来运作

我们必须把孩子当成一个“人”来对待,持着一个真正平等的态度来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。当他发现他给他的父母能带来快乐,他就会坚持。当孩子某件事上拥有了快乐的感觉,沿着这个方向,孩子的体内就激起了做下去的兴趣和动力。

对于孩子的教育,我们需要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变成孩子的快乐。

其实,你的毅力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。在人类的行为中,毅力一词是非常不准确的。尤其是用毅力来描述中学生是更不正确的。

当毅力和情感对抗时,它们是不可能长久对峙的,情感瞬间就可以取得主动权。这样看来,作为教育工具的批评,在孩子身上是最苍白无力的。

游戏是孩子的天性,对于孩子,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游戏

在孩子的眼中,一切都可以是游戏。孩子并不知道打扑克有意思,绝对不知道。让孩子一岁来打扑克,每打完一次扑克,你就打他一次。在他的情感体验中,打扑克等于痛苦。

这样,在他打扑克的过程中,你总说:“你怎么这么笨。”打他一个耳光,“再打,好好打。不好好打,我就揍死你。”

以后,孩子一见到打扑克不发抖才奇怪呢。

设想一下,就和你学习一样。

他打扑克你就揍他的话,教他他不学,你就打他。

你让他学,并告诉他:“你要是不学会赌博,我就揍死你!”你的孩子要是一到那个场景,他不发抖就奇怪了。

在孩子的眼中,他怎么知道打扑克是游戏呢?他怎么知道打麻将是游戏,会很有意思呢?他怎么知道学习这么痛苦呢?

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,把书看个够,无穷无尽。

觉得自己又有掌握感,又有价值感,太激动了。比如,看卢梭的书,觉得100多年前能写出那么深刻的东西,那真是太好了。

这么深刻的思想,读着那是一种畅快感。

如果你要是没有这些呢,孩子怎么知道卢梭是谁?

所以,在孩子的心中,一切都是游戏。真正的天才教育法,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,还是康威特,还有斯特朗,所有这些人倡导的都是让孩子把正事变成游戏。童年的时候,你和他做游戏,他会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

孩子要是觉得识字,能把这个字写得真好,他就会觉得这个游戏太有意思了。“孩子的天职是玩耍,”这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儿童中心的标语。

在孩子心中,一切都是学习,都是游戏。

只是成年人把它变成了正事。你要好好学习,长大了如何如何,让他感觉这么严重。

如果学习变成一种游戏的话,那简直太轻松了。

在一个孩子心中,他根本不知道。所有的重要性,所有的东西,都是你脑海中得到的。

孩子知道什么是正事?

学习本来是生来的本能,谁把学习变成这么痛苦的事?

你说,学习“1+1=2,2+2=4”,这个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不就是游戏吗?

如果把它变成一种快乐,让他感觉在学习“2+2=4”的时候感觉真快乐。爸爸那么高兴,妈妈那么高兴,他会怎么样?父母是孩子的“精神供氧者”。孩子的天性是干什么?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了一句根本的话:“孩子的天性是人需要人。”孩子的天性和根本性需求是需要父母的:第一个是爱和陪伴,第二个就是确认,第三个是鼓励,第四个是表扬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